近日,Crown-科朗设备集团 工程副总裁 Luke Waltz 一篇名为《为人工智能运用于仓库铺平道路》的文章,发表在了供应链行业权威期刊《CSCMP's Supply Chain Quarterly》,对供应链及仓储中部署人工智能技术进行了深度研究和刨析。
人工智能(Artificial Intelligence,简称AI)自1956年问世以来,经过多年发展,已经可以执行诸多任务,比如视觉感知、语音识别、语言翻译和决策制定等,目前已在众多领域进行了应用,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。然而,人工智能发展至今,其功能的实现都是依靠工程师将指令明确输入计算机,这也就制约了人工智能的进一步发展。
近年来,一种被称为“机器学习(Machine Learning)”的人工智能科技正在成为主流,它将探索如何帮助计算机获取输入数据,并优化输出结果。这些程序可以嵌入到设备中,也可以在服务器或云中运行。亚马逊、谷歌、Facebook、微软等科技巨头现已将机器学习技术纳入到了其产品之中,以此来优化网络搜索结果,获得效果更佳的图像和语音识别功能,打造更智能的设备。
“对于许多供应链管理人员而言,人工智能,尤其是机器学习,将是一项重点考虑的技术,因为其能实现任务自动化。”
随着技术的成熟,如今着手制定与供应链相关的人工智能策略,将定位于提高作业效率与设备使用率。然而,供应链相关企业不是专业的科技企业,并没有数以百计的在职数据专家,也没有庞大的研究和开发预算,对人工智能在供应链中扮演的角色也没有一个标准定义。因此,我们需要探讨的是,在供应链中重要的一环(即仓库)实现人工智能,有哪些路要走。
当我们考虑在供应链中应用人工智能时,通常会从技术层面出发,然而,换个角度思考,如果从仓库运营中的业务需求及面临的痛点出发,然后针对这些问题,分析人工智能可否带来更好的解决方案,则可能会实现更好的效果。
Crown-科朗设备集团 工程副总裁 Luke Waltz,从以下三个层面,对人工智能应用于供应链提出了见解和分析:
产出率
以订单拣选为例,由于订单的多样性以及操作员熟练程度的差别,每台拣选车完成的工作量会不尽相同,然而,相较于部署了系统层级为导向仓库,未部署相应系统的仓库中个体差异会更大。机器学习就为尚未部署系统的仓库带来了机遇,让仓库可以利用其完成工作量最大的拣选车的经验,推广至所有拣选车,以提升整体生产力。在订单拣选作业中,除保证最短整体行驶距离之外,避免通道拥阻往往是提升产出率的重要因素之一。由于表现最佳的拣选车可能在拣选顺序方面综合考虑了这两项因素,故其数据集中应该包含了这些信息。通过这些数据,机器学习算法可在接收新订单时,给出最佳的拣选顺序。并且,该算法可以复制产出率最高的拣选车所做出的选择,帮助所有拣选车提高产出率。
设备使用率
每个仓库中所能搬运货物的数量,与其配备的物料搬运设备数量息息相关,同时,操作员水平与库存单位(SKU)也会影响产出率。通过相关数据集,机器学习算法可以接收未来几周或几个月的订单量预测,并结合操作员当前技能水平数据,分析出所需物料搬运设备的估量,因此,设备管理者可以与设备供应商展开最佳合作方案,通过短期租赁或采购的方式,确保当前设备数量可以满足工作需求。
工作效率
优秀的储位分配策略力求优化高周转SKU的存放位置,同时让其在拣选面上均匀分布,以减小拣选过程中可能造成的通道阻塞,提高效率。但有些仓库内的SKU可能高达数千件,且需求不断变化,依靠人工根据SKU周转率将其保持在最优位置是一件耗时耗力、困难重重的工作。在这种情况下,可将机器学习算法整合至储位分配系统中,结合每台拣选车的工作路径,输出最优分配策略,并根据变化自动做出调整。
在仓库中全面应用人工智能,尤其是机器学习技术,还有很长的路要走。另一方面,尽管供应链管理人员拥有丰富的专业技能,对各类技术变革也能应对自如,但人工智能也不应被忽视。综上所述,人工智能不应被视为能够让供应链神奇转型的灵丹妙药,相反,应将其视作一个工具,以推动公司的业务向前发展。